扎在冷门范畴的前锋

liukang20242周前吃瓜动态837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刘言
课题开展过半,钮世辉简直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——购买试验试剂的钱都快挤不出来了。租借的超级核算机公司来催尾款,他只能打哈哈:“咱们这么大的项目,怎样或许欠你钱呢?”
那是在2021年11月,钮世辉时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能学院副教授,首要从事针叶树遗传育种方面的研讨。这名85后学者和团队其时正在进行一个许多人眼中有些“张狂”的方案——给我国重要的乡土针叶树种“我国松”制作完好的基因图谱。
为了霸占这一难题,项目团队包含了美国、瑞典在内6个国家11家单位的36名研讨人员。
从科学层面而言,这并不是项简略的作业,已知的100种松树基因组巨细的均匀数与中位数均超越了25Gb(十亿碱基)。我国松基因组是人类基因组巨细的9倍,是杨树和桉树的60倍。假如将我国松的基因组比作一本“天书”,钮世辉团队要做的是读取其间的每一个阶段,再依据上下文堆叠,要从2.6万亿个字母中挑出254亿个,揣度正确的衔接方法,拼成完好的一本书。可是这本书其间许多阶段看起来简直彻底相同,文中还没有任何空格与标点符号。
这个项目的发动也是无可奈何。针叶树占有全球森林面积的39%,世界木材产值的45%来自针叶树。在我国,木材近年来对外依存度超越50%,而进口木材中超越70%归于针叶材。
“往北极走,你见到终究的巨大乔木是针叶树。爬雪山,在雪线以下终究的巨大乔木也是针叶树。”这些环境恶劣的当地,往往只需针叶树能去添补生态位,然后改进那里的土壤、水分、小气候,其他的被子植物才干随之扎根,因而它被称为“前锋树种”。
可是,如此重要的树种,重要科研作用产出却出其不意得少,比方,仅以杨树为资料的世界期刊高水平论文产出就到达了针叶树的近20倍。关于大部分物种来说,基因组测序现已不再存在技能妨碍,有数百种植物发布了全基因组图谱,“但一旦触及针叶树,游戏规则就不相同了”。
相关研讨受制于遗传信息资源匮乏,被难以完结的全基因组测序“卡了脖子”。在此之前,已有来自瑞典、美国、加拿大、俄罗斯等国家的13个团队,自2013年起不断测验进行挪威云杉、白云杉、火炬松等世界重要针叶树种基因组的拼装和注释,有的项目花费了数百万美元,但通过验证,其基因测序作用的接连性均不太抱负。
这次,钮世辉企图成为范畴内的“前锋”。
钮世辉团队 受访者供图
一个范畴的隆冬
和钮世辉料想的相同,2019年,当他四处递送我国松基因组的项目请求时,毫无悬念地被各种科研管理部门“毙掉”了。
“我了解,一个比杨树难60倍的项目,全球十几个团队花了上亿元仍未处理,我说现在机遇现已老练,凭什么信任我一个小年青啊?”钮世辉回想。
2010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读博时,他的研讨方向仍是“热乎的”杨树转基因育种,接近结业,有教授鼓舞他转去研讨针叶树。
“其时听了觉得针叶树真的太重要了,需求有人做。”钮世辉喜爱搞研讨。
可这一挑选简直断送了钮世辉的科研生计。2018年6月,钮世辉留校任教的第一个聘期到期,面对查核,但他已有将近5年没有新的重要作用产出,宣布的寥寥3篇SCI论文都是依托他在博士期间的研讨堆集。
关于他的查核点评,查核组专门开会讨论。有领导说:“小钮不能不合格,他不合格就成笑话了,咱们众所周知,他对科研充满热情,并且这么尽力,(是)整天不放假的人。”
他的尽力是公认的。在华南农业大学读硕士时,他的研讨目标是我国南边的一种油料作物麻风树。他简直跑遍了南边的几个省份,晒得黢黑,在海南的繁育基地进行种源试验,从中挑选出最好的种源,大幅度提升了麻风树的产值。
到了博士阶段,转换到林木遗传育种方向需求从头学习分子生物学,他抱起相关书本,每天早上8点半到试验室,晚上11点才脱离,周六周日也是如此。用他的话说,读博的4年里,“去周围五道口不超越10次”。
这种作业状况简直坚持到现在。搭档眼中,他是“天然生成的科研作业者”。在他带的第一个研讨生马晶晶形象里,钮世辉简直全年都在办公室和试验室做科研,春节也很少回家。假日里,学生们养的树苗等试验资料,都靠他洒水照料。
“大自然有个隐秘,只等有人去发现它。而我最早发现了它,假如我不告知你,全世界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个隐秘,这是很强的满足感。”钮世辉这样描绘科研作业招引他的当地。
参加作业的头几年,他眼睁睁看着大学里从事针叶树研讨的同行越来越少,而其他树种研讨作业做得如火如荼。
钮世辉深信,“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”,坚持是有价值的,“得有人在这。假如没有针叶树,这儿一向暴露,劲风一刮把土都刮走了,环境是不会被改造好的。”生态体系中需求前锋树种,冷门范畴也需求前锋研讨者。
《细胞》杂志宣布论文的插图,展现了我国松基因组扩张的“单程票”和特异的演化景色。受访者供图
一个不被看好的项目
很长一段时刻内,简直没人看好这个项目,包含最重要的协作者之一,瑞典农业大学森林遗传学首席教授吴夏明。
作为针叶树种研讨范畴的世界闻名专家,吴夏明曾长时刻对挪威云杉、欧洲赤松等树种展开遗传育种研讨,宣布了近百篇论文,被引证次数高达1000屡次。
2017年年末,吴夏明受聘北京林业大学高精尖立异中心研讨组PI(首要研讨者),期望能为国内针叶树遗传改进尽些力。开端我国松基因组测序的主意并不被他看好。
比较我国松,他更期望完结杉木的测序与群体重测序,那是我国最重要的本乡针叶树树种之一,也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树种。更重要的是,它的基因组巨细不到我国松的一半,意味着成功的几率更大。
针叶林的研讨天然生效果带“刺”。针叶树是“反形式物种”,不只个别巨细是形式植物拟南芥的十倍至近百倍,生命周期也是它的几百倍。
拟南芥、杨树、水稻、玉米等被子植物,现已具有老练的研讨体系,并且彼此之间可以彼此学习。但针叶树与被子植物在两亿年前就现已分解,差异太大了,针叶树既没有自己的研讨体系,也很难学习被子植物的研讨开展。
“聪明人不干这事儿。”钮世辉从前测算过,假如对8个我国松的样品进行测序,用相同的研讨经费,杨树样品能测440个,拟南芥样品能测1638个。许多研讨由于经费约束底子没有办法展开,构成研讨根底极端单薄。
马晶晶在校时,试验试剂、测序费用,还有一次性的培养皿、移液枪头号耗材,试验室1个月便是好几万元的开支。
不少老练的分子生物学研讨东西,由于没有人在针叶树种上成功运用过,需求研讨者从头探究试验的每一个细节。
从2016年入学起,马晶晶仅从第一步提取针叶上的RNA遗传信息,就体会到比其他树种杂乱。我国松针叶上布满了油脂,会发生很屡次生代谢物,影响RNA的提取。为此,她测验了好久,还去其他团队学习,“一些细节没有注意到就或许一无所得”。
钮世辉举例,降解植物细胞壁一般会用到4种酶,而每一种酶又有四五种类型,这在被子植物中现已有十分完善的体系,但在针叶树中,选用哪一种有用,用多少数……都需求重复测验。
作用他发现,最有用的酶运用在我国松上,需求到达被子植物用量的20倍才干发生作用。运用植物激素处理时,在失利了很屡次今后,他才发现我国松用量至少要到达被子植物的100倍才有用果。
“在捅破窗户纸之前,你很难意料差异到底有多大。”钮世辉说。
这个进程在钮世辉看来“费力不讨好”——技能好像很老练,却又无法直接运用,耗费很大精力把它改构成功了,在他人看来又没有什么立异性。
刚开端研讨针叶树时,钮世辉曾到过人迹罕至的原始松林,挺拔的松树鳞次栉比,稠密的绿色包裹着整座山,仅有几缕阳光透下来,显得分外壮美。每到一个育种基地调研,他都会采回几个不同针叶树的球果,办公室和家里书柜上摆满了各种巨细的松果。
但渐渐地,跟着“干啥啥不成”,他和针叶树“相看两厌”,把球果都收了起来,吐槽“这玩意儿,难怪没人研讨”。
钮世辉在试验室,对我国松麦苗进行根的遗传转化。受访者供图
一次背注一掷地“画饼”
时刻简直是一切针叶树研讨者的敌人。针叶树从小苗到开花结实一般要数年乃至二十几年,“生儿育女”的育种周期极端绵长。
怎样缩短育种周期是每一个针叶树研讨者的终极愿望。从转行研讨针叶树以来,钮世辉时不时就会想到,自己退休今后,一个年青人忽然跑过来告知他:“教师,感谢您花了一辈子将育种周期推进了一代,咱们现在每两年就精干一轮了。”梦里的他“血压飙升250,一口老血喷10丈”。
吴夏明的参加让项目有了端倪,感动他的是钮世辉许多没有揭露宣布的研讨开展。那时,团队判定到一个与我国松年纪信号明显相关的基因模块,其间一个基因被称之为“针叶树年纪分子时钟”,年纪越大的松树中它的表达量就越高,可以很精确地判别松树的年纪。
这有望破解针叶树年纪的奥妙;可是,深入研讨绕不开它的基因图谱。
我国现存的16个国家级油松良种基地,许多是钮世辉导师的导师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、林木遗传育种学家沈熙环在20世纪80年代掌管建造的。这些良种基地聚集了其时全国范围内挑选搜集的良种优树,“跟着经济开展,许多当地的天然林都没有了,抢救下来了一批,今后再想干这个事就再也干不了。”
2019年曾经,80多岁的沈熙环先生还跑遍了每一个基地,重视育种的最新开展。可是,近年来跟着身体的改变,年逾九十的他不得不削减了外出的活动。
比较之下,在海南的南繁中心,研讨人员的水稻1年可以繁衍3代。这让钮世辉慨叹,这一年的作业换成针叶树便简直超越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计。有必要改变现状,“假如世上需求这么一个搅局的年青人出现,我期望那是我。”
跟着第三代基因测序技能取得打破,钮世辉也意识到,技能开展现已堆集到了转折点,自己有时机成为那个“搅局者”。“适当于本来的技能每次只能读几百个字母,现在可以一次读1万个字母。”他打比方。
但这位副教授彼时能调集的资源极端有限,经四处筹集,开端项目经费只需80余万元。而美国同期竞赛项目,投入经费达500万美元,约合3000多万元人民币,瑞典的相关项目更是取得了高达1亿元的经费赞助。
钮世辉决议先把项目发动再说,也没考虑能宣布什么水平的论文。
他花了半年时刻,调查和游说了七八家测序公司,给他们“画饼”:2005年,《科学》(Science)在创刊125年时,提出了125个最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,其间第66个问题是:“为什么一些基因组很大,另一些则适当紧凑?”
不管从科学的重要性仍是影响力来说,这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而我国松的基因组项目就有望处理它。
“这个项目是有风险、有应战的,但风险首要在我,只需你支撑我把这个项目做成功,它便是个标杆,那是最好的广告。”钮世辉的话很有煽动性,“之后你们出去接任何项目,都可以告知他人,我国松是咱们做的,其他小项目算什么啊?”终究,一家测序公司答应以本钱价格为其测序。
另一个需求处理的问题则是算力。“用办公室的台式机去核算,需求至少接连核算50年不关机。”他又瞄上了阿里云,又一通“画饼”,也感动了阿里云的工程师。
“他是十分简略可以让他人看到光的人。”马晶晶全程围观了钮世辉的“画饼”,在她看来,钮世辉就像一株松,扎根这一范畴,用实践和对未来的展望来感染他人。
“松柏男神”,是身高183厘米的钮世辉在学生中的“雅号”,不过他更期望他人重视他的研讨。
“实践上每个人都是抱负主义者,只不过有时分被各种波折渐渐磨平了,这种抱负主义在某一刻可以被从头唤醒。”在钮世辉看来,这更是一次背注一掷的冒险。项目并未取得专项资金支撑,一旦失利,或许迟迟无法打破,这些本钱很有或许压垮他。
我国松染色体 受访者供图
一个巨大的基因组
和钮世辉相同站上山崖的还有李江。
这位博士后2018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分子规划育种高精尖立异中心的博士后流动站。2020年年头,正在从事白桦转基因研讨的他遭受“飞来横祸”。由于出人意料的新冠疫情,李江无法返校,而他倾泻了一切汗水培养的白桦样本因而悉数死掉。
此刻的他行将面对博士后的中期查核,“没什么东西可以出一些好的作用了,差一点卷铺盖走人。”钮世辉便约请他参加。
“超算的租借是按小时算钱的,每跑一天就要多花几千元钱,并且如此巨大的核算量,曾经谁也没干过,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分能算出来。一旦作用欠好或半途溃散,就前功尽弃了。”巨大的压力压在钮世辉身上,“整个人瘦了一圈”,李江回想。
总算,在超级核算机运算了6个月时,阿里云的工程师在群里通报:“核算作用出来了!”
出人意料的是,其时的群里显得有些安静。钮世辉顾不上在群里庆祝,他翻开传来数据的链接,“感觉一会儿稳了!”计算中,拼装的接连性方针N50最抱负状况应该可以到达500Kb,而核算出的作用到达了2.6Mb,是抱负作用的5倍,“咱们很振奋,觉得这个项目没白干。”
这个总长度达25.4Gb的我国松基因组,完好出现了它的12条染色体,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染色体级其他松树基因组。
“基因组拼装是最重要的一步,但实践上,假如想让它成为真实的有用级其他数据资源,拼装仅仅最简略的第一步。”真实的应战是具体地对其间每一个基因结构进行精确注释,适当于把这本写满254亿字母的天书打上空格与标点符号,分红有含义的单词和阶段,相同是个艰巨的大工程。可是实践又给了钮世辉当头一棒。
“天书”中包含了许多“无用的废话”称为“内含子”,也有存在要害遗传信息的句子“外显子”,辨认出外显子并不简略。
“针叶树傍边的基因离谱到什么程度?假如没有其他生物学依据你很难信任它是一个基因。”钮世辉举例,“针叶树中的一个重要基因长736Kb,它的外显子总长度只需缺乏1Kb,适当于从中挑出千分之一有含义的部分。这真实很难让人信任,由于其他植物中这一份额是二分之一。”
这也让已有的基因结构注释程序失去了用武之地。他手动查看的一个长540Kb的基因,就被程序辨认成41个完好的基因,“虽然依据阅历它们看上去很像,但实践都是假的。”
“团队在曩昔10年堆集的许多我国松基因表达数据成了要害打破口,世界上其他项目组不太或许在短时刻内搜集到如此广泛的样品。”终究,根据来自760个样本的RNA依据,钮世辉提出了一种彻底根据RNA数据的基因注释战略,通过不同技能道路20轮的重复测验,终究将完好基因注释率从38%提升至92%。“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含义的打破,我可以骄傲地说,它是真实可以用的”。
基因注释作用显现,针叶树基因组里存在着许多可自我仿制的重复序列,称为转座元件,这是一种来自于古病毒的寄生性的序列片段,占有了针叶树基因组含量的70%-80%。
用钮世辉的话说,“我国松是在废物堆里还能高雅地活着。它12对染色体里,适当于有9对彻底是‘废物’,没有这些重复序列,松树的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。”
一段没有回程票的旅程
“有一些剖析咱们自己搞不定。”吴夏明等人协调了来自瑞典等国家的该范畴顶尖科学家参加项目组,总共召开了54场线上技能讨论会,往来了678封作业邮件。
不同文化背景的研讨者一同作业是一种异样的阅历。“他们作业极端翔实,便是节奏和国内比较有些慢。”钮世辉“吐槽”,“老外作业和日子分得很开,一到周末就找不着人了,还要休假,那是真的休假,彻底联络不上。”
这让钮世辉有些不适应,“坦白讲,咱们的作业节奏很乱,有时分深夜有了一些打破,咱们就立刻开个会,哪怕开十几分钟。”
心里的急切事出有因。“底子睡不着,最恐惧的是,你不知道经费还能支撑你走多远,只知道提前准备的子弹打光了。”经费绰绰有余,他只能继续“画饼”,拉同范畴的其他研讨者“携资参加”。
“咱们这个项目,现已做得这么好了,作用必定是世界顶尖的,你也可以参加进来承当一部分研讨,条件是带一点经费一同协作。真实不可给你打个折也行。”这名科学家此刻又像是一个推销员。
某种含义上说,这是一段只需单程票的旅程,一如钮世辉终究得到的一个重要研讨定论。他们发现,在物种构成初期我国松的基因组并没有那么巨大,但600万年前,或许发生了一次陈旧的地质事情,这些本来缄默沉静的可自我仿制的转座元件被意外激活。
它们许多仿制,在基因组中随机跳动,这关于整个基因组的稳定性来说是一种灾祸,不只会引发难以意料的骤变风暴,还有或许构成整个基因组的溃散。
为此,我国松演化出了强壮的DNA监管体系,亲近监督和按捺转座元件的活动,再一次“锁死”了它们,这种“锁死”很有或许一起按捺了这些重复序列的铲除。“就像用一个碗扣住了马蜂窝,虽然暂时解除了风险,但再也不敢甩手,也维护了它们。”他描述。
虽然大部分转座元件都再次缄默沉静下来,但总有漏网之鱼,整体而言,它们仍然在继续缓慢地扩张,“虽然速度很慢,但这就像一道经典的小学数学题:一个水池,一边往里放水,一边向外排水,多久水池能排干?”
在针叶树中,转座元件的铲除速度低于其扩张速度,是构成针叶树基因组巨大性的底子原因,导致我国松基因组的进化方向是一向胀大下去,没有回程票。这在必定程度上答复了《科学》提出的66号问题。
2022年1月,他们的作用正式以《我国松基因组和甲基化组提示了针叶树要害特征演化》为题宣布在世界尖端学术期刊《细胞》(Cell)上,这是该期刊创刊以来宣布的第一篇裸子植物研讨论文。至此,整个项目只花费了220多万元,远低于世界同类项目。
令钮世辉意外的是,论文的审稿定见中,审稿人用“翔实、透彻”等词语描述了他们的研讨,并点评道:“他们开创性的作业标明,现在已知最大的基因组的从头拼装现在现已变得可行。”
这一开展引起了林学研讨范畴的广泛重视,当选了我国林学会评选的“2021年林草科技十件大事”,尔后连续当选“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开展”,以及《植物学报》评选的30项“2021年我国植物科学重要研讨开展”等。
上一年,钮世辉也成功晋升为教授。他熬了过来,在困难和窘境中,松树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撑。这是写在松树的基因中的,前述研讨发现,松树基因仿制带来的基因冗余性赋予了针叶树更强的适应性,其间包含了抗逆性相关基因的许多堆集,为针叶树杰出的抗逆性供给了遗传根底。
一张热起来的“冷板凳”
像“前锋”的针叶树改进局地生态相同,坐了8年,钮世辉把“冷板凳”焐热了。
他们拼装的我国松超大基因组数据,现已完好地提交在中美两国的国家基因库里,现在还在不断更新,行将发布更精确的2.0版别。
数据发布1年半以来,国内外许多针叶树研讨者都开端使用这个渠道和数据展开研讨,“并不限于我国松,是一切的针叶树研讨。咱们对一个高质量的遗传信息参阅早就望穿秋水了”。
这一作用明显降低了这一范畴的研讨门槛,让更多的人勇于参加进来。根据此,加快育种周期,让树木早点开花结实;按捺行道树的开花结实,削减对其花粉过敏的问题……这些以往应用在其他树种上的技能,未来也有望在针叶树上完成。
钮世辉的打破直接推动了国内针叶树研讨进入“后基因组年代”。他期望更多的研讨者能进入针叶树的研讨范畴,让研讨者能彼此分管试错的本钱,“试错的尽力是他人都看不见的,但会耗费许多的精力,他人只看到你的成功。”均匀下来,钮世辉每测验4个方向的探究,才有1个可以有所开展。
“功成不用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。”在钮世辉看来,科学研讨凶猛的当地在于,只需有人取得了打破,就能以文献的方法记录下来,每一点前进都不白搭,后人的前进都是站在前人的根底上再开展。
但关于坐在“冷板凳”上的研讨者,他仍是期望方针能给予更多的支撑。“冷板凳”之所以冷,便是由于它失利的几率会更大。
因而,要防止“板凳还没坐热就被抽走了”。一旦科研人员被各种“非升即走”和查核束缚住,为了敷衍查核,“做工作”就只能沦为“做项目”。可是假如要把科学研讨当作工作,就要挑选真问题。“这就需求‘冷’板凳上有人在坚持,假如长时刻没人坐,外面的人就慌了,更不敢来了。后边的人再想坐,就要从头再来,板凳更冷了,堕入恶性循环。”
钮世辉供认,或许10年、20年才干把一个板凳渐渐坐热,或许10个人里边只需1个能终究成功,“在冷门范畴坚持下来的,都是英豪,这是归于科学家的英豪主义。”
一个处理难题的人
钮世辉正在寻觅自己扎根的下一片土壤。最新的方针是松树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机理。这是全球森林生态体系中最具风险性、毁灭性的森林病害,被称为“松树的癌症”。至今我国已有几亿株松树因松材线虫病逝世。
不过,松材线虫不能自己传达分散,有必要依靠前言昆虫天牛在取食嫩枝树皮的时分,将体内带着的松材线虫传入健康松树体内。钮世辉介绍,“这种虫子3天繁衍1代,刚传入我国时气温低于10℃它就无法繁衍,短短40年,它现已在东北-20℃的林区被发现了。”现在,这种病害还在继续北扩西进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到达了701个县,而2018年这一数字是316个。
“这是国之大事,我怕再不研讨这个问题,几十年后我的研讨目标就没了。”钮世辉说。
钮世辉专心扑在科研上,妻子可贵和他见一面。她是一名社科范畴的研讨者,素日里也很忙。每逢钮世辉遇到困难时,她就“画大饼”——“我信任你必定行”,而当钮世辉取得了一些效果,她就立刻“泼冷水”,劝诫他不要胀大,“你不是个聪明的人,你只不过比他人更尽力,现在总算有了好的时机,你必定要捉住。”
更多时分,她给钮世辉的是静静支撑。以往钮世辉给自己定的闹钟是晚上11点提示自己下班,现在改到了晚上9:45,“不过许多时分仍是随手就关掉了闹钟。”周五晚上是两人约好的“fish day”,钮世辉会早早回家,为妻子做爱吃的鱼。
做科学研讨深深地招引着钮世辉。他觉得看电影打游戏还没有读文献有意思,“每处理一个问题,大脑里的奖励机制也在奖励你。”
课题组的研讨生也都成了试验室的“钉子户”。每逢有人联络想要报考他的研讨生,钮世辉都会回一封邮件“劝退”,粗心是针叶树研讨十分困难,作用产出很慢,要慎重地去对待这件事,“只需尽力,咱们必定能产出好的作用,但跟杨树比咱们便是要慢一些。”
等学生进了课题组,钮世辉从不要求学生打卡,相同用他最拿手的“画饼”:“做出它来,你便是佼佼者,站在世界最前沿。”
马晶晶形象里,课题组师弟师妹们就和松树相同,充满了干劲,“哪怕试验失利了很屡次,可是咱们都不会说不做了,要退学或许是要换方向。虽然简直每个人都找钮教师哭过。”
“什么是科学家?便是让难的问题变简略的人。”钮世辉说。
“为什么松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不落,是什么机理让它是常绿的?为什么松树必定是在春天开花,不在秋天开花?为什么松树有一些枝条上会开花,可是有的枝条上面就会长针叶?松树怎样知道它哪个枝条要长花,哪个枝条长针叶?”直到今日,马晶晶还记得入学第一天,钮世辉给她提出的一串问题。
在钮世辉的电脑里,存放着一个问题列表,这个列表里现在有97个问题。这是他参加作业至今10年里攒下的,他笑称,近几年很或许是自己“智力的高峰”,有时在路上走着走着,想到什么问题觉得重要就记下来,处理一个就把它标红。有的测验过,现在技能还无法完成,他就让它静静躺在列表里,时不时看一看。现在,列表里现已有了10行红字。
在钮世辉的办公室,摆满松球的书桌后边,挂着导师陈晓阳书写的一幅字,“无山不绿,有水皆清,四时花香,万壑鸟鸣,替河山妆成秀丽,把疆土绘成丹青”,这是我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的寄语。
来历:我国青年报
告发/反应

相关文章

管风琴、马林巴、单簧管……当浙江音乐学院的教授带着“冷门”乐器走进中小学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管风琴,被称为乐器中的王者。这种撒播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,在专业的音乐学院都不曾多见,而最近,在杭州几所中小学的小礼堂中,却传来管风琴洪亮动听的声响。除了管风琴...

友情链接: